2025年开年最受瞩目的影视项目,莫过于张艺谋首次监制的年代大剧《主角》。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作品,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成长史为切口,将戏曲传承、女性觉醒与时代变迁编织成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。3月3日官宣的演员阵容中,刘浩存接棒赵丽颖出演女主的消息掀起舆论风暴,也让这部本就承载着文化使命的剧集,意外成为一场关于流量、实力与救赎的全民辩论。

一、从龙套到名伶:刘浩存与角色的镜像人生
当25岁的刘浩存穿上秦腔戏服,在西安易俗社的百年戏台上甩出水袖时,她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懂“忆秦娥”这个角色。剧中,出身底层的易秦娥(后改名忆秦娥)因家庭变故被迫学戏,从烧火丫头逆袭为舞台王者;剧外,顶着“谋女郎”光环出道的刘浩存,在经历演技争议、家庭丑闻后,同样需要一场破茧重生。

这份命运共振,或许正是张艺谋坚持启用她的深层考量。尽管赵丽颖的退出让外界哗然——这位国民级演员的扛剧能力与观众缘本被视为收视保障——但张艺谋显然更看重“真实痛感”对表演的滋养。刘浩存提前三个月驻扎西安,每天6小时跟学秦腔名家的唱念做打,用高强度训练弥补非科班出身的短板。北京舞蹈学院淬炼出的肢体表现力,让她在武戏片段中展现出惊人爆发力,一段“卧鱼转翎子”的练习视频流出后,连专业秦腔演员都感叹“下了死功夫”。

二、戏里戏外的三重博弈
《主角》的野心不止于个人成长叙事。在曝光的剧本框架中,忆秦娥的每一次人生转折都暗合着秦腔艺术的兴衰沉浮:80年代戏曲复兴期的热血,90年代流行文化冲击下的困顿,新世纪非遗保护中的突围…这种将个体命运嵌入时代图谱的创作手法,让人联想到《霸王别姬》的宏大叙事。张艺谋亲自把控美术设计,剧中将复原《游西湖》《白蛇传》等经典秦腔剧目,并通过虚实结合的镜头语言,让戏曲舞台成为人物心境的投射。